95后消费态度:社交“众乐乐”生活“享一人”******
随着时间的流逝,后浪95后已逐渐长大。作为未来最重要的新增消费力量,他们表现出了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”的社交态度,将小众圈层文化推向大众。同时,在生活态度上,他们能够静享“单身时光”,在找到伴侣或成家前,一个人的日子也绝不凑合,带动单身经济崛起。
国潮汉服“破圈”
小众圈层文化走向大众
95后的圈层文化众所周知。《成年95后消费趋势研究》显示,他们秉持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态度,凭一己之力将各小众圈层文化推向大众,推向了更多代际的人群,国潮与汉服就是最典型的代表。以汉服为例,几年前,只有一小部分人热衷于讨论中国传统文化,在线上秀汉服,鲜少有人在线下穿汉服。不过几年时间,汉服已经成为日常装扮风格之一,出现在街头、商场等各类公共场所,普通大众也习以为常。汉服成功从“三坑”文化成为大众服饰文化。
一份基于得物App95后群体的调研报告显示,新生代对传统文化的追寻由外至里,掀起新国潮。白皮书显示,72%的95后年轻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具备较强的认同感。以中国文化、民族特色与手工艺为创意源头的国风浪潮,持续为全球潮流提供重要养分。
值得关注的是,这届年轻人消费也要明明白白。去年,“雪糕刺客”一词走红网络,网友对不明就里地被动消费“高价”雪糕表示不满。根据OMG数据显示,在社交平台上关于“雪糕刺客”的讨论发帖中约有四成为95后。他们比起其他代际人群更懂得运用互联网来获取信息,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判断。他们让消费返璞归真,回归理性使用,他们不需要任何“嘴替”,会主动拒绝不适合自己的产品。
一个人也不凑合
“单身经济”崛起
随着更多95后长大成人,未做出成家选择之前,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加入“独行侠”行列。95后的独行,不单单是成为一名孤独美食家,他们的“独身”体现在方方面面:单身公寓的出现,一个人定制旅行产品的上线、迷你歌房的普及、迷你小家电的热销都体现了他们一个人也能很快乐的理念。
也因此,商家针对“一人经济”做足准备:食品行业推出半份菜、小包装产品;家电行业推出迷你小家电,娱乐行业如剧本杀密室纷纷推出拼场活动等,都在为单身年轻人提供更多生活、娱乐方面的便利。
此外,越来越多的95后会养“四脚吞金兽”来陪伴自己。调查显示,目前国内铲屎官的年龄分布中有35%为95后,占比高于其他年龄代际。宠物陪伴已成为“空巢青年”的一种心灵陪伴。他们将宠物视为家人,晒猫遛狗成为他们的日常。还有约三成的95后宠物主表示,养宠物后自己的社交能力变强了。
愿意为兴趣“买单”
犒赏自己不含糊
这届年轻人更愿意把钱花在哪里呢?《腾讯00后研究报告》显示,62%的00后愿意为自己的兴趣投入很多时间和金钱。77%的00后容易为有自己熟悉或喜欢元素的产品买单。与动漫、学习、游戏等方面内容结合的产品,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关注。
数据显示,冲动消费、犒赏自己、虚拟偶像、二次元、手办等相关声量中,95后近半年来排名进入首位。
分析显示,到2024年,全球元宇宙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00亿美元。中国95后虽然在数字领域的“氪金”程度略低于85后,但是增速明显,预计不久后将反超其他代际人群。
新生代将虚拟生活融入现实,也乐于用科技加持消费体验。基于得物App95后群体的调研报告也显示,超过24%的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95后更被数字化的品牌互动方式所吸引:他们希望通过VR、AR、数字藏品等方式与品牌产生关联。因此,众多品牌加速开发和应用虚拟技术,与新生代建立更加沉浸的链接,吸引更多年轻粉丝群体。
此外,95后人群具有高潜力、高活力、高调性三大特征,愿意为品质、体验、审美、价值观付费。在品质方面,他们对产品的原材料、工艺、功能性提出更高要求:更多人在意购买的产品是否为正品,品质感成为潮流消费时最看重的三大因素之一;审美方面,年轻人群“以审美画圈”,对有共同审美的人更有认同感。
文/本报记者 陈斯
勇立文化育人潮头 答好时代命题“考卷”******
作者:徐峰(河南农业大学党委学工部部长)
党的二十大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,深刻分析我国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挑战,全面部署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。青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、主力军,做好青年人思想政治工作,是高校“立德树人”的内在要求,更是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政治立场坚定、工作素质过硬人才的重要环节。
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也指出,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,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,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,开展形式多样、健康向上、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,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”。相对于政治理论学习、思想政治教育,文化育人更注重滋养、浸润,润物无声,久久为功。如何将无形的文化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转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核力量、学生成长成才的内生动力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命题“考卷”。
文化育人不尚空谈,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言,文化育人不是坐而论道,而应是实实在在的行动。做到这一点,首先一个前提是要明确校园文化的内涵和概念。对高校而言,校园文化包括政治文化、组织制度文化、历史文化(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革命历史文化、校史文化)、精神符号文化、建筑景观文化、专业特色文化、生活行为文化等维度,其内容丰富多彩,而且具有极强的校园特色。这为我们开展以文化人、以文育人提供了深厚的基础,成为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阵地和抓手。
在深刻理解校园文化的内涵基础上,河南农业大学统筹各级各类文化资源,从三个维度开展了文化育人实践:一是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通过打造政工干部和青年学生党的创新理论“双百”宣讲、“红色星期二”政治理论专题学习日、“爱祖国·升国旗”专项活动等政治理论教育品牌,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。二是突出学校办学优势和特色,坚持“一院一品”原则,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校办学特色紧密结合,以传统二十四节气为时间轴持续打造学校弘农爱国文化节(全年42场)。例如,清明、谷雨时节的“茶文化节”、芒种时节的“食品文化节”、秋分时节的“弘农爱国嘉年华暨中国农民丰收节”等文化活动品牌。三是围绕成长成才主题主线,锚定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目标,结合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特点,针对新生实施“二三六”入学教育,通过让学生读校史,提升学农爱农、立志成才的思想自觉;针对二三年级学生实施“创·赢未来”计划,举办农创沙龙、农创科技节活动,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;针对毕业班学生开展“启航新征程”育人文化活动,通过开展“立鸿鹄志”优秀毕业生事迹汇编、为毕业生制作文化书签等活动,浓厚与时代共进步的文化氛围。
文化育人是一项系统工程,就文化而讲文化、举办一次两次文化讲座活动不是我们的目的。文化育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,将文化育人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海才能保证其生命力和活跃度。为此,河南农业大学持续深化校园文化建设。
一是大力加强工作体系建设。策划实施《大学生“品格、品行、品位”主题教育活动》,在全体学生中开展“品格、品行、品位”教育,将一个个单项文化育人项目整合在一起,实施文化育人“十大工程”,理顺、完善文化育人工作体系,构建文化育人的大格局。
二是大力加强工作合力建设。实施新农科背景下农林高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将文化育人放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大视野下,在党建思政、教育教学、实践磨砺、队伍建设、治理体系全过程彰显文化育人作用,汇聚文化育人的深厚力量。
三是大力加强工作队伍建设。通过成立学校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、聘请大学生艺术教育指导教师、设立辅导员文化育人研究课题、规范文化艺术社团建设方式,培养了一批文化育人骨干力量,并不断提升文化育人骨干力量的能力和水平。
思想是行动的先导,理论是实践的指南。科学理论就像一面旗帜,旗帜立起来了,团结奋斗才有目标和方向;否则,就如同一艘航船没有导航仪,很容易迷失在茫茫大海中。做好青年人思想政治工作,以党的理论武装青年人头脑,内化于心、外化于行,要更加注重对文化育人重要作用的深刻认识。致广大而尽精微,答好文化育人宏大的时代考卷,需要做好文化实践的水磨功夫,是河南农业大学在思政工作中的一些思考。
(文图:赵筱尘 巫邓炎)